- 宗親刊物
- 世界施氏通訊
宗親刊物
錢江施氏大宗祠
施萬煥整理
“錢江施氏大宗祠”最初稱“參軍府”或“中秋堂”。後來稱“錢江大宗祠”或“錢江施氏家廟”。(建在錢江始祖唐秘中書丞典公入閩的開基地——晉江錢江,現福建晉江市龍湖鎮前港村。)
“錢江施氏大宗祠”始建宋寧宗嘉定十四年(公元1221年),它充分凸顯我國宋代建築風格——皇宮式古大厝設計:五開間五落,招樑木構,進門為歇山頂(較為特殊)大廳十五架連脊高三丈六尺,下廳七架脊高二丈零三寸。氣勢巍峨,以高稱著。(廣為流傳的“前港高衙口大”就指“錢江施氏大宗祠”的高度的“高”和“潯江施氏大宗祠”的面積的“大”)。它是錢江先祖給我們留下的歷史遺產之一,也是閩南古建築藝術中的一顆瑰麗璀璨的明珠。
錢江施氏大宗祠創建伊始,由錢江施氏八世祖迪公郎新漳州參軍夢悅公(正六品)與兄寶德公(曾任僉判宋孝宗乾道進士)兄襄(為濮隄王郡馬)從弟啟(漳州府尉)商議設立祠堂,以奉祀始祖秘中書丞典公及祖妣許氏宜人遺像,也因此雕塑大經(七世祖維淑)大法(七世祖維則)二人遺像以配享祀,並為尊鼻追遠報功敬宗收族之文字記敘。以相維繫黎此族,訓示彼後人知道施氏宗族一脈之相傳,希望永遠不至荒廢。
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(公元1556年)錢江施氏十七世時雨、光表,對於錢江施氏源流宗支世系、祠堂方位、昭穆次序、祖塋所在,先人行誼均作通盤整理。
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(公元1558年)倭寇擾境,大肆擄殺,錢江施氏大宗祠被焚火毀壞,錢江族人也遭受浩劫。嘉靖四十一年(公元1562年),錢江施氏長房只剩六十一人,二房只剩五十多人,總共還不過一百二十人,與十二年前祭祖人數相比,大約只剩八分之一。嘉靖四十四年(公元1565年)錢江施氏二十四世磐石公,見宗族日繁恢復生機,倡議修復宗祠,共籌白銀百兩,準備興建,不幸倭寇連年入侵犯境,重修功虧一簣。直到二十年後,磐石公六十二歲時,明神宗萬厲十三年(公元1585年)由磐石公主事,其子曙光,族弟自敏,侄曙起等三人,負責修建“錢江施氏大宗祠”。
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年)錢江施氏二十四世,任四川建昌等地總兵,提調左都督加二級,榮祿大夫施應元公績修譜牒,並重修宗祠,歷時兩年才完成。祠堂為一座三落,匾額題“錢江施氏家廟”,依舊制奉祀始祖秘中書丞典公,祖妣許氏宜人,大聖公、大法公等神像四座。事成之後,應元公寫了“重修錢江施氏大宗譜序”及“重修錢江施氏祠堂記”二文,詳述經過。
清高宗乾隆十三年(公元1748年)錢江施氏廿四世鴻範公發起重修宗祠及績修族譜,參與者有其伯父暯、暉、族兄弟遜若、儀卿、鴻訓、鴻章等多人。這年夏天五月,鴻範之父立峰去世,他哀傷過度,也於次月追隨其父於地下,未及見到祠堂族譜修成。鴻範公逝世後,修宗祠族譜大任由其伯父施暯統籌。
公元1922年,“錢江施氏大宗祠”進行第七次保護性修繕。公元1994年,已有773年曆史的錢江施氏大宗祠進行了第八次保護性的修繕。時年旅菲前港同鄉會僑領施家約宗長暨歷任理事長的施教項、施松柏,施清漢宗長倡導下,委任前港村兩委、前港村老年協會負責主持宗祠重修及修譜晉主事宜。經此次修繕,宗祠氣勢恢弘,雄踞東海之濱。
公元1999年,一特大颱風正面襲擊晉江,錢江施氏大宗祠因屋脊太高(12米)屋牆面積太大,首當其衝,以致北面壁道裂痕,外牆傾圮,屋頂角支損壞,漏雨嚴重。為千秋計,前港村兩委會偕同有關人士召集泉州、晉江、石獅等廿五裏諸宗長共襄其是,一致議定要重塑家廟,丕振宗風。遂組建委會,報呈晉江市文物管委會暨旅外宗親。四方宗賢悉此義舉,一懷同感,當仁不讓,積極參與。菲律賓錢江聯合會理事長施學連、菲華前港同鄉會創會會長施家約、菲華前港同鄉會理事長施清溪、香港晉江前港同鄉會創會會長施學順、創會監事長施清輦諸賢達,為葺修宗祠事,或函達詢導,或返裏襄務,或呈資獻策。內外族人不辭辛勞、齊心協力,眾志成城、赤忱之誠,天地可鑒,列祖同欣!
家廟於公元2002年農曆三月初五日動工,2003年七月廿八日告竣,歷時十六個月,耗資人民幣壹佰伍拾萬元。
錢江施氏家廟為錢江施氏族人淵源勝跡,於今彌曆近八紀之年,備受虔敬。恭逢盛世,懷古幽思,倍感吾祖之風山高水長。作為錢江施氏世裔,更應賡承前人善願,弘揚先祖遺德,踵事世家偉業;光宗廟以明志,銘聖訓而共勖。今適逢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主辦的刊物——《世界施氏通訊》近期編輯重點是各地宗祠,尤其錢江、潯江這兩大支派的大宗祠是重中之重。最高平臺已搭就,徵稿之事,錢江施氏族人積極回應,此乃古往今來錢江施氏裔孫慎終追遠之職事!錢江施氏大宗祠建造年月之久,家廟之高,均為南門外之冠,有閩泉名祠之稱,屬晉江文物保護單位而載入方志史冊。
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歷史文物,現歸錢江施氏典公理事會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