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宗親刊物
- 世界施氏通訊
- 第五期
宗親刊物
重慶施氏宗族簡介 重慶施氏宗族常務理事會
摘自2008年7月1日[施氏通訊第五期]
一、重慶施氏宗族來歷
具考本氏之祖,由魯(今山東)赴浙江吳興郡,唐末五代時,中原地區烽火不斷,唐僖宗時我族遠祖施友涼從浙江護駕入蜀,落業岷山,經世代生息繁衍后因人口逐漸增多到七代時遷居成都碧雞坊。后又三代后元末明初十八世祖施彥旭攜弟彥寧避亂來重慶,距今六百餘載。來重慶至今已繁衍近三十餘代,人口眾多,星居重慶各地,我族在重慶地區聚居人口較集中點,在重慶江津、巴縣(現巴南區)、涪陵、貴州一帶,來重慶定居十八世祖施彥旭為重慶地區定居一世祖,逝世后葬于江津城東高梁子,墳墓在解放后特別是文革中遭破壞,目前已于二○○三年重新修復。
二、重慶地區施姓狀況
目前在重慶地區聚居施姓人口大都略在五萬餘人(不含貴州),十八世祖施彥旭來重慶首先定居于江津,后因繁衍到十代后,分居貴州、重慶各地,尤以江津、巴縣、涪陵較為集中,但仍以江津最為集中,人口也較多,解放后由於受極左思潮影響,把一些傳統美德當做“封建迷信、資產階級、四舊”給予取消、倒毀,特別在文革期間破壞更嚴重,解放前,重慶地區姓施聚居點均有宗祠、祖墓並設有宗親會,每個宗祠有公田,用作每年清明會費開支。
解放后這些全被取消,一些祖傳美德當做“封建迷信、資產級思想”而受到批判,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重慶施姓所繁衍的後代,連輩份排號都找不到,有些取名輩子份重疊,甚至小輩取名排號高于長輩排號,真是啼笑皆非。
三、聯宗續譜概況及體會
鬥換星移物歷秋,聯宗譜早應修,斷層史料今朝補,浩瀚工程竣更謳。
我們根據教育部、文化部、國家檔案局一九八四年國檔字七號文件,精神于二○○一年清明節掃墓之際,經宗族人提出聯宗續譜倡議,重慶施姓家譜自建國前曾經倡議而且已經付諸實施,建國後無人問津而斷續,加上前面已敘述了由於極左思潮和十年文革浩劫破壞,更是無人承辦此事,在這次會議上首先組建了聯宗續譜籌備小組,大家一致推薦施世成自己成為組長,下設副組長、秘書長、成員共七人組成,歷時用瞭四年時間,終將完成瞭重慶地區施氏聯宗續譜工作。
於二○○四年清明節掃墓時將1500套重慶施氏統譜發於會員手中。
對於聯宗續譜由於年久失續,一些資料懼整理實為艱難,我們的體會是:首先要成為一個堅強有力,而且很熱心此項工作的領導的班子。並且物設的組長和成員在當地社會上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,並有一定威望。而且熱心為此麵有奉獻的人組成。二是秘書長人選更為重要,因為聯宗(合譜)是一件細心、耐心、恆心,而且要有堅忍不拔毅力。因要多次往返於各聚居點,核對基礎材料,收集相關歷史資料,並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來擔任此項工作。三是各聚居點要有兼職甚至短時間內是專職為此事而奔勞。四是經費籌措上要發動當地宗族有經濟實力的商家“老闆”捐助,才能合倡議落到實處,最後才能達到預期目的而收到良好效果。
四、目前重慶地區施姓概況
現在重慶地區聚居施姓人口略五萬多人(不含貴州),各聚居點都成立了施氏宗族分會,各分會設有會長、副會長、祕書長及成員五至七人不等,各分會每年都在清明節召集宗族會員聚會,掃墓。
目前在重慶施姓可以說是人傑地靈、人才薈萃,從目前具不完全統計,重慶施姓從事建築業“老闆”有4人,從事飲食業“老闆”有4人,從事商業“老闆”有3人,從事修理銷售的2人,從政教學者有數10名,其中在社會上頗有知名人士10多名,我們聚居在重慶地區施姓族人殷切希望能和全國各地、海內外、香港、台灣、東南沿海各地施姓溝通,相互往來、增進施姓在全國親合力、凝聚力,在此我特邀請大家來重慶作客。謝謝大家。